首页 > 文章详情​​
[工人日报] 从科学出发,一切事故均可避免!—探寻享誉全国安全生产领域的“金川模式”
来源:工人日报 | 作者:王冬梅 | 发布时间: 2014-10-28 | 1568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切事故皆可以预防、一切事故皆可避免”、“一切风险皆可预测、一切风险皆可预控”、“员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高于一切”、“员工自律自控是实现零伤害的关键”,这些都是享誉全国安全生产领域的“金川模式”所倡导的理念。8月上旬,记者走进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看到在该公司的大厅、井下巷道的墙壁、车间的大门上到处都悬挂着这些充满温情与哲理的安全文化标语。

金川集团是以矿业和金属为核心的垂直一体化、相关多元化的大型矿业集团,是国内最大的镍钴铂族金属生产企业,主要生产镍、铜、钴、铂族贵金属、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产品、化工产品、有色金属化学品等,被誉为中国的“镍都”。

在安全生产事故多发频发的情况下,在很多高危行业企业的眼光还停留在努力实现“零死亡”时,拥有3.8万名员工、多个高危行业并存的金川公司,用4年的时间,通过扎实有效实施“五阶段”安全文化管控,实现了“零伤害”的“金川梦”。

“内化于心”:让安全成为员工的本能意识

金川集团员工安全手册,一岗一本,人手一册,不同岗位员工手册是不一样的,少的就几页,多的不超过10页,短小精悍。而且员工手册都是活页夹,哪个地方发生变化,就把某页拿出来更改。

金川集团通过塑培教育、理念诵读等手段,让安全价值观扎根于每个员工的脑海深处,让安全成为每位员工的一种本能意识,使安全理念、安全规程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金川集团的员工上下楼梯必扶扶手,过马路必走斑马线,驾乘车人员必系安全带。不光他们自己做到这点,记者在采访参观厂区的过程,凡遇到楼梯,金川员工就会提醒记者扶扶手,更不要说上车系安全带了。这些行为都成为各级员工的自觉行动。安全环保部总经理赵千里说:“安全文化氛围一旦营造出来,有人引领,上车都系安全带,你不做就不好意思了。”

在金川集团的所有厂区,地面上用红、黄、绿三色明显划分的三区非常显眼,给人以警示作用。金川集团根据危险作业现场的危险程度划分为“红、黄、绿”三区,红区为危险区域,黄区为操作区域,绿区为安全区域,红区只对岗位操作人员准入,其他人员附加条件准入。

赵千里说,事实上,无论是在地下的矿井还是在地面的各个车间,凡有危险环境必设隔离网,凡有台阶阶梯必设扶手,凡有平台走台必设护栏,凡有转动部位必设防护罩,凡有沟井坑洞必设盖板。

据悉,金川集团这几年在防护措施方面的投入达到1.51.6亿元,不过现在投入越来越少,因为保障程度越来越高。”

“金川模式”追求:实现零伤害目标

在安全文化建设中,金川集团始终遵循“学习不照搬,依靠不依赖,执行不僵化”原则,积极探索先进管理方法与金川集团实际的结合。

金川集团董事长杨志强说:“做企业的最高境界是要打造知名品牌,做出企业文化,用文化引领企业发展;做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同样要打造知名品牌,做出安全文化,让管理成为文化,让文化管理安全。基于这一思想,我们建立了‘金川模式’。”

金川集团在认真分析总结国内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基于“五阶段”梯进式管控原理,研究建立了4个支撑原理即“五阶段三角形”事故控制原理、“五阶段阻尼减幅式”安全管控原理、“五阶段叠加共振”文化效应原理和“五阶段衰控升级”安全发展原理,1个主导模块即“五阶段”四层次安全文化(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建设模块,2个配套模块即“五阶段”五大专业化(生产组织、工艺系统、设备设施、项目建设、本质安全人塑培)安全管控匹配化建设模块和“五阶段”安全文化四大延伸工程(人机环科学匹配化、安全标准化、零伤害理论模型、关键要害岗位)建设模块,以及1个管控级别模块和1个评价模块。这些共同构成了金川“五阶段”安全文化管控集成模式—“金川模式”。

金川模式”让这个多个高危行业并存的特大型联合企业不断创出的安全佳绩。2011年实现死亡事故为零的历史性突破,2012年百万工时伤害率为0.024,连续两年重伤以上事故为零,与2008年相比,事故总量下降了84.1%

 87,金川集团安全文化建设先进经验宣传推广现场会暨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会员单位联系人座谈会在甘肃金昌召开。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会长赵铁锤在会上表示,要大力宣传推广、学习借鉴金川集团安全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为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作贡献。

“金川模式”的启示:一切事故均可避免

事实上,“金川模式”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而是循序渐进、渐入佳境。金川集团铜冶炼厂厂长程永红坦诚当年的窘境:“2009年是一个分界线,在这之前我们也很重视安全,但当时缺少方法体系,缺少理念,感觉无处下手,当时管理的方法基本上是用事后管控的方法,平时喊一喊,不出事时以生产为重,具体落实时却缺乏体系来指导,一发生事故时又警醒了,但是却付出鲜血的代价。”

杨志强说:“‘金川模式’建设过程中,杜邦、必和必拓等国际知名企业的零伤害理念以及工作前风险思考、任务危害分析等安全管理方法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但是由于中国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机制和用人方式与这些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必须结合我国企业的管控体制、机制和用人特点加以创新,才能满足或适应我国企业安全管控的要求。”

金川集团注重新标准与现有规章制度的有机结合,贴近基层生产实际,陆续发布实施多项安全管理标准,形成具有金川特色、可以传承的企业安全文化。

金川集团设立“安全文化贡献奖”,鼓励员工亮“家丑”,正视和关注身边的隐患和风险,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正面激励机制,兼顾绩效考核,强制性、惩罚性的刚性措施,加上人性化管理,“零伤害保命体系”、“员工救命法则”等安全文化理念在金川集团日益浓厚。

“金川模式”让金川集团在短短的4年摆脱了矿区脏乱差的形象,走出以前频发安全生产事故的阴霾。金川集团用自己的实践证明“实现安全生产,实现零伤害、零事故的目标并不是不可能的”,“从科学出发,一切事故均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