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甘肃省应急管理厅首期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培训班在省委党校举办
来源:zgjbgj.com | 作者:中港金邦 | 发布时间: 2019-04-22 | 2715 次浏览 | 分享到:

【 导读 】



2019年4月16-20日,甘肃省应急管理厅在中共甘肃省委党校举办了甘肃省首期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培训班,并于4月16日成功开班。开班仪式由甘肃省应急管理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乃成龙主持,省应急管理厅党组书记、厅长黄泽元出席会议并作了专题讲座。此次培训邀请了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闪淳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范维澄,金川集团安全总监、中港金邦董事长赵千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原所长高孟潭,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雪峰,中国科学院大学原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董传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教授王永明等知名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安全文化与风险管控方面的专家学者为培训班授课。来自兰州市应急管理局姜晓东局长、嘉峪关市应急管理局王晶局长、金昌市应急管理局黄兴德局长、白银市应急管理局胡朝生局长、天水市应急管理局王小林局长、武威市应急管理局李元国局长、张掖市应急管理局郝文年副局长、平凉市应急管理局高登榜局长、酒泉市应急管理局李君堂局长、庆阳市应急管理局李振昱局长、定西市应急管理局柳生坠局长、陇南市应急管理局李永宏局长、临夏州应急管理局虎文正局长、甘南州应急管理局阮民湘局长、及各市辖区、县应急管理局主要负责人,省应急管理厅在兰领导和机关干部共180余人参加了培训。



【 培训班开班仪式 】







2019年4月16日,由甘肃省应急管理厅主办的甘肃省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培训班在中共甘肃省委党校顺利开班,开班仪式由甘肃省应急管理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乃成龙主持,省应急管理厅党组书记、厅长黄泽元出席,各市、县应急管理局主要负责人,省应急管理厅在兰领导和机关干部共180余人参加了培训。





【 黄泽元厅长作专题讲座 】







16日上午,黄泽元厅长作了题为《关于应急管理的思考》的首场讲座。黄泽元围绕“怎样理解应急管理体系改革,怎样认识改革后的应急管理部门,怎样干好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怎样抓实开局之年的应急管理重点工作”四个方面作了专题讲座。

     黄厅长简要回顾了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历程,分析了这次国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强调应急管理改革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和应对重大风险的制度性安排,是应急管理体系的系统性重构,改革的目标是要加强优化统筹国家应急能力建设,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

     黄厅长深入分析了应急管理部门改革的进展状况,指出目前全省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已初步完成,总体上呈现三个基本特点、两个阶段性特征。三个基本特点:是体制调整变化最大,职能职责理顺最难的部门;是重点加强,实现了自上而下都设立的部门;是社会关注度极高,任务最为复杂艰巨的部门。两个阶段性特征:机构虽然完成组建,但上下不够贯通、左右不够协调的问题依然突出;职能职责基本明确,但履行职能的支撑体系和应急手段还未完全建立起来。

     就如何做好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黄厅长指出,要坚持“一个中心”,实施“三项工程”、建立好“六大安全隐患排查体系”,即全省应急管理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尽最大努力减少灾害和事故,尽最大可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开展安全水平提升工程、应急能力提升工程、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建设;要建立专业化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多部门协同多层次联动的应急指挥体系、科学化的企业本质安全体系、标准化灾害事故防护体系、专兼常备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全民性的安全防灾教育体系等。

     黄厅长强调,今年是应急管理工作全面起步的第一年,做好全年工作既是对我们工作水平的检验,也将反映应急管理体系改革的成效。全省上下要紧盯年度重点工作,结合当前工作实际,以遏制重大事故为重点,着力提升安全水平,各地要紧密围绕危险化学品、矿山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采取果断措施扭转建筑、交通等领域事故频发的被动局面,要高度警惕风电、旅游等新兴领域的安全风险。以防汛防火为重点,着力提升防灾减灾水平,要结合季节特点扎实搞好指挥合成演练。

     讲座结尾,黄厅长为全体学员布置了三个思考题,一是当下甘肃省应急管理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建议;二是围绕“三项工程”、“六大安全隐患排查体系”中的意见和建议;三是愿意承担试点任务的地州市提出举措措施。黄泽元厅长强调,全体学员要紧密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培训学习内容,着力加强自身建设,要干一行学一行精一行,打造一支应得了急、扛得起责、打得赢战的应急管理铁军。黄泽元厅长讲座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讲课生动,多次得到全体学员雷鸣般掌声。





【 闪淳昌教授作专题讲座 】







下午,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闪淳昌作了题为《我国应急管理的实践与发展》的专题讲座。

     闪淳昌教授简要回顾了国家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过程,总结概括了中国特色应急管理的主要经验,指出了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中的主要问题,闪淳昌认为,国家组建应急管理部,进行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标志着我国应急管理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他围绕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对全国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群体性事件进行了数据分析和对比,闪淳昌指出,中国特色应急管理的主要经验,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和坚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负责、靠前指挥,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始终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应急管理的初衷;三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四是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结合的方针;五是军地协同、军民合作,发挥三支队伍作用;六是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国际合作。

     闪淳昌教授还全面总结分析了突发事件的主要特点和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总体态势。从树立新时期应急管理新理念、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加快建设各类灾害事故防范救援能力体系、全面建设应急管理法律制度体系、大力提升应急管理基层基础能力、提高干部应对危机与风险能力等方面强调了应急管理工作应努力的方向。闪淳昌教授通过大量生动的视频实例讲述了我国应急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对广大应急管理学员们寄予了厚望,并祝愿甘肃省经济和安全工作越来越好。

【 赵千里总监作专题讲座 】







4月17日上午,金川集团安全总监、中港金邦董事长赵千里应邀在甘肃省首期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培训班作了安全文化与双重预防的专题讲座。

     赵总与参培人员分享了“金川模式”的“两大”顶层设计理念、金川“五模式”、金川“三大”品牌工程与“双重+应急”先进安全文化和风险管控建设的理念、方法及建设路径。





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赵总重点介绍了 “金川模式”的“五大”文控顶层设计理念和三大品牌工程建设的落地路径。他讲,为了让管理成为文化,用文化领航企业安全发展,金川研究创立了安全管控“五模式”,即:“事后管控模式”、“缺陷管控模式”、“系统专控模式”、“风险管控模式”和“文化管控模式”。一是按照“事故”具有“再发”风险,研创了“事后管控模式”,控制事故“再发”风险;二是按照“事故”源于“隐患”,研创了“缺陷管控模式”,控制隐患“失管”风险;三是按照“隐患”存于“系统”,研创了“系统专控模式”,控制专业化不“共管”风险;四是按照“系统”存有“风险”,研创了“风险管控模式”,控制风险“失控”风险;五是按照“风控”难以“常态化”,研创了“文化管控模式”,控制文化“落后”风险。

     为了支撑“五模式”升级发展,金川研创了“四级支撑”升级模块,即:“两零控一应急”第一级支撑模块,支撑“事后管控”向“缺陷管控”升级跨越;“五专控”第二级支撑模块,支撑“缺陷管控”向“系统专控”升级跨越;“双重预防”第三级支撑模块,支撑“系统专控”向“风险管控”升级跨越;“四文控”第四级支撑模块,支撑“风险管控”向“文化管控”升级跨越。

     为了支撑“物本”与“人本”建设,控制“固有”和“行为”两大风险,助推“零伤害”之梦实现,金川又研创了“两道”双重预防机制,通过第一道“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固有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对能量进行屏蔽,构筑一道本质安全型物理屏障,让固有危险源风险处于可控受控状态,支撑“物本”,实现“无隐患”;通过第二道双重预防机制(安全文化建设),构筑一道先进观念屏障,让行为风险处于可控受控状态,支撑“人本”,实现“零违章”。





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方面,赵总重点解读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解读了“双重+应急”体系,筑牢安全生产的三道防线的思路和方法。他讲,按照源头风险控制、过程隐患监管和末端事故应急救援的原则,研究构筑了“双重预防+应急救援”三道防线:

     第一道风控防线:按照管安全要管风险的理念,在源头上,研判风险、控制风险、消除隐患,切实让“风控”,挺在“患生”前,让以查隐患为主,向研控风险为主上来,筑牢风控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患控防线:按照管安全要管隐患的理念,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研编针对危险源被控措施的隐患排查清单,加大过程隐患排查监管,切实让“患控”,挺在“事发”前,筑牢隐患监管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应急防线:按照管安全要管应急救援的理念,末端上,加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完善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以及岗位应急处置卡,强化实战演练,切实做到科学施救,严禁盲目施救,确保成功施救,筑牢安全管理最后一道防线。

     第二,交流分享了“六大”风控顶层设计理念,精准指导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他讲,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中,为了精准指导该体系建设,研究创建了“六大”风控顶层设计理念。

     一是按照管“安全”,要管“应急”,让“应急”体系建设,挺在“救援”前第一大风控理念,精准指导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控制救援“失控”风险;

     二是按照管“安全”,要管“教训”,让“教训”汲取、防范措施落实,挺在事故“再发”前第二大风控理念,精准指导“防范措施”落实体系研究,控制事故“再发”风险;

     三是按照管“安全”,要管“隐患”,让“患控”,挺在“事发”前第三大风控理念,精准指导“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研究,控制隐患“失查失改”风险;

     四是按照管“安全”,要管“行管、专管”,让“行管、专管”挺在安监部门“单管”前第四大风控理念,精准指导“行管、专管”体系研究,控制单管“失管”风险;

     五是按照管“安全”,要管“风险”,让“风控”挺在“患生”前第五大理念,精准指导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控制风险“失控”风险;

     六是按照管“安全”,要管“文化”,让“文控”挺在“法控”前第六大理念,研究创建安全文化,控制“观念落后”风险。

     第三,精准分析了双重预防和标准化的区别。他讲,双重预防侧重基于风险而思考,尤其是基于危险源各项危险有害因素综合风险或基于各类能量、能量物质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风险而思考,或基于事故后果形成的区域风险而考量,或基于标准化工作后剩余风险而研究的工作,管控的核心是控风险、消隐患,风控的目标是可控、受控;而安全标准化、职业健康工作的侧重点则不同,主要是基于单一危险有害因素而思考,或基于满足安全生产条件的最基础性的工作而考量,侧重的是制度标准的符合性管控,管控的核心是对标,控制的目标是达标。

     第四,分享了金川“六步法”双重预防建设思路。他讲,为了科学指导“双重预防”建设,切实提升“双重预防”建设质量,金川研究创建了“六步法”双重预防建设思路,即:按照“一厂多点”的思路,以“风险点”确定的原则,科学确定风险点,为企业确定一个风险管控的重点和危险源辨识单元;按照“一点多源”的思路,以“能量危险源”判定的原则,全力辨识找全风险点内所有危险源;按照“一源多险”的思路,以“危害因素”或“能量和危险物质”的本质特性,对每一类危险源,逐一研究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特性;按照“一险多措”的思路,以“控制风险、隔离风险、转移风险、替代风险”等方法,科学确立防控风险的管用有效的匹配化配套措施;按照“一措缺为患”的思路,以“风险被控措施管控现状”为对象,研究编制针对危险源被控措施的“四类”隐患排查清单;按照“一患存为难”的思路,以“四类隐患排查清单”为内容,实施全天候隐患排查过程监管。

     参培学员对此次培训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赵总对安全文化和双重预防的阐述精辟、见解独到,尤其是四文控、五专控与五风控三大品牌工程、金川“五模式”、"六大"风控顶层设计理念,“双重+应急”所揭示的先进理念与科学有效的路径方法,对应急管理建设方面很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 高孟潭所长作专题讲座 】







2019年4月17日下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原所长高孟潭作了题为《地震灾害防治与事件应对》的专题讲座。讲座主要围绕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是如何测量的,地震是怎么造成灾害的,中国地震的分布与特点,地震灾害的预防和应对,企业地震灾害风险防控,国家战略要求这几个方面来讲述。

     高孟潭所长开场先给大家作了一次详细的地震科普,高孟潭所长特别指出了中国地震活动与灾害特点,即频度高,大震频发,空间分布范围广,这给广大学员敲响了警钟。同时高孟潭所长强调因为近些年来大家对于地震灾害的不重视,所以形成了一系列的问题,长期低标准建设,基础设施老化,应对干预能力低下。所以高孟潭所长希望广大学员能重视起来,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以下四点,即避开地震高危区域,确保建筑物和基础设施抗震能力,控制火灾范围规模和影响,转移和分散地震风险。最后高孟潭所长着重讲述了国家战略要求,第一是实现三个转变,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第二是提升法治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高孟潭所长希望广大学员严格落实国家战略要求,积极主动的实现人民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 李雪峰教授作专题讲座 】







2019年4月18日上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雪峰作了题为《自然灾害防御与应对》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主要从总体治理理念、平时综合减灾、平时管理体系和战时领导策略四个方面来讲述。 李雪峰教授指出当今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我国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各种风险内外联动、交织叠加的风险就越大,所以李雪峰教授强调

    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需要增强忧患意识、透过现象认清本质、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他认为自然灾害防御与应对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并提出了“三个原则和三个思路”,即树立居安思危和常备不懈的意识,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原则和更加注重灾害风险管理,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更加注重应急准备工作,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应急准备转变,更加注重综合应对灾害,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的三思路。讲座结尾李教授指出一个善于向灾难学习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希望广大学员们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 董传仪主任作专题讲座 】







2019年4月1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大学原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董传仪作了题为《领导干部化解风险能力》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主要从新时代的风险生态,怎样识别研判风险,如何排除化解风险,杰出领袖的大智慧,盛世绝学危机管理五个方面来讲述。

    董传仪主任明确指出新时代科技发展的五大特征,即网络社会,数字人的诞生,类永动机存在,跨界融合,云数据资源。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愈加密切,信息安全也变的越来越重要。所以董主任叮嘱学员们要确立总体安全观,逐步健全完善一案三制和综合平台体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覆盖,达到新高度,产生新思想,建立新体制,开始新布局。董主任告诫学员们一定要注意防范实践性的主要风险,三条超高压线一定不要触碰,即第一要奉公守法,廉洁自律,第二要注意环境生态保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第三要防患于未然,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最后董主任告诉学员们,化解危机最好的策略沟通,智商情商充分发挥,当危机来临时,先打理好心情,再沟通事情。遇到危机要积极主动担责不推诿、不拖延、不隐瞒、不怕丑。最后董主任非常欢迎学员们能到北京继续学习深造,迫切的想和大家再次见面。





【 范维澄院士作专题讲座 】







2019年4月19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范维澄作了题为《公共安全科技的思考》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主要从公共安全事件案例的启示、国际公共安全科技发展状况、我国的公共安全科技体系、我国公共安全的科技进步与应用、未来公共安全科技的展望五个方面来讲述。

    范维澄院士指出我国公共安全的核心目标主要有三个,即生命保障,保障公众生命安全,以人为本;社会稳定,维护社会稳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石;可持续运行,在突发事件等环境下,也能确保经济社会连续不间断。通过公共安全对三个核心目标的分析,范维澄院士提出公共安全网的概念,公共安全网是以突发事件,承灾载体,应急管理等核心研究对象及其关联关系为核心构成的横纵互联、虚实结合的大规模复杂的网络,需要通过科技手段揭示对象的自身发展规律和对象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管理机制实现组织有序的网络运行,以解决公共安全领域的突出风险和突发时间的辨识、准备、监测、评估、判定、决策、预警、处理、救援和恢复重建等重大问题,驱动国家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的持续提升。

    讲座结尾,甘肃省应急管理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乃成龙对范院士的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乃成龙副厅长指出通过这堂课,对我们开拓视野,解决思维,转变方式,创新方面将会有重大的推进。





【 王永明教授作专题讲座 】







2019年4月19日下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教授王永明作了题为《重特大事故灾难的防范与准备》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主要从我国近年来事故灾难的综述分析、我国应急管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基于情景构建的应急策略准备三个方面来讲述。

    王永明教授指出我国近年来事故灾难有两个特点,一是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认同感。二是非传统高危行业(领域)事故频发。所以王教授告诫学员们,一定要牢记习总书记的底线思维,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王教授还强调在应急管理中要做到专群结合,即专家如何指导群众,群众如何响应专家。因为在实践操作中,只靠应急管理部门是很难防范重特大自然灾害,只有把群众也动员起来,才能更好的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在基于情景构建的应急策略准备方面,王教授强调了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再次强调了习总书记的底线思维。并引用了美国萨利机长的故事做了结尾,萨利机长就是平时很注重情景构建,所以才能在危机来临时临危不乱,拯救了整个飞机的人员。